发布日期:2025-08-25 10:41
新学期开始,同学们从四面八方重返校园,人群聚集和流动增加,加之夏秋交替、气候多变,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掌握必要的医学预防知识,是保障个人和集体健康的关键。
一、 核心预防措施:筑牢个人健康屏障
这些方法是预防大多数传染病的通用且有效的手段,务必牢记于心。
1. 做好健康监测,绝不“带病入学”
* 开学前: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咳嗽、乏力、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应暂缓返校,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学校报告。
* 开学后:自觉进行日常健康监测,配合学校的晨午检制度。一旦出现不适,立即报告辅导员或校医,切勿隐瞒病情。
2. 科学佩戴口罩
* 在教室、图书馆、食堂、超市等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建议规范佩戴口罩。
* 如本人出现呼吸道症状或身边有同学患病,应立即佩戴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3.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 勤洗手:使用“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尤其是在餐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以备不时之需。
* 遵守呼吸道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处遮挡口鼻,用过的纸巾立即丢入垃圾桶。
* 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这是病毒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之一。
4. 保证环境卫生与通风
* 宿舍勤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保持清洁:定期打扫宿舍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对门把手、键盘、手机等高频接触物品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 被褥勤晾晒: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天然的消毒剂。
5.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
*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营养均衡,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足量蛋白质和水分。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大学生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是免疫系统的“充电器”。
* 适度锻炼:每天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体育锻炼,如跑步、打球、跳绳等,增强体质。
* 调节情绪:积极面对开学压力,多与朋友、家人沟通,保持乐观心态。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生理健康。
二、 秋季高校常见疾病及特别提示
1. 呼吸道传染病
* 流感(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比普通感冒重,多为高热、全身酸痛、显著乏力。
预防: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手段。
* 新冠病毒感染:虽已调整为“乙类乙管”,但仍需关注变异株,预防措施同上。
* 支原体肺炎: 秋冬季节高发,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人。以持续性干咳、发热为主要症状。
* 提示:咳嗽持续时间长,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遵医嘱用药(常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切勿自行滥用药物。
2. 消化道传染病
* 诺如病毒:俗称“冬季呕吐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表现为剧烈呕吐、腹泻。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不生食海产品,水果要彻底洗净。处理呕吐物或粪便时需戴手套和口罩,并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
* 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 多由不洁饮食引起。
* 预防:坚决不吃路边摊,点外卖选择卫生信誉好的商家,饭前便后务必洗手。
3. 其他常见问题
* 水痘/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未接种过疫苗或未得过水痘的同学是易感人群。
* 肺结核: 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果出现咳嗽、咳痰超过2周,或伴有咯血、午后低热、盗汗等症状,需高度警惕,立即就医检查。
三、 万一生病了怎么办?——行动指南
1. 立即报告:第一时间告知辅导员和室友,以便获得帮助并让周围同学做好防护。
2. 及早就医:前往校医院或学校指定的定点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治疗和休息。切勿自行服药或硬扛。
3. 主动隔离:根据医生建议和学校要求,在宿舍或医院进行隔离,避免参加集体活动,不去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直至完全康复。
4. 配合流调:如实向校医提供行程和接触人员,协助学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防止疫情扩散。
总结:健康承诺
高校是集体生活的大家庭,每个人的健康行为都与他人息息相关。让我们履行“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承诺,用科学的医学知识武装自己,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祝各位同学新学期学业进步,身体健康!
初审:周景雯
二审:赵琳
三审:张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