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籍管理创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10-30 08:4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高校学籍管理范畴内, 学籍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完成学生信息的采集、处理 和利用,实现学生信息的有效管理,保障教育公正和高效, 是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天然的数据属 性,数据支持是学籍管理实现其功能的必要条件[1]。大数据主要是指通过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大量数据,从中 发现事物背后的新规律、新知识,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 来应对各种问题,这种技术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 事物背后的规律。目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所涉及的范围, 随着在校生人数规模增多而不断扩大。传统高校的学籍管 理模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情况下,已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不断创新高校学籍管理 模式,以大数据技术为手段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 促进高校学籍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1 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籍管理的重要性
       1.1 规范学籍管理工作
       学生学籍是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招生录取、学 生资助等工作的基础,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材教辅征 订、毕业证发放的依据,不仅关系学生切身利益,更是维 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学籍管理事关每位 学生,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备受社会所关注。随着信 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的出现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 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既可以落实学籍管理“人籍一致”、“籍 随人走”的相关规定,又可以密切关注学生办理转学、休复 学、学籍信息变更等学籍异动,强化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确保学籍信息安全,进而规范学籍管理工作。 
       1.2 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 各个领域,也包括高等教育。高校学籍管理对数据的挖掘, 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大量数据来实现,从而 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持。譬如,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进行分析,并得 出分析结论,此结论可以为教学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 论参考依据,促进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此外,大数据技 术应用于学籍管理工作中,对高校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学校教学资源的利 用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3 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在开 展教学工作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调 整。同时,高校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 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 于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当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二是学生 厌学情绪的产生是因为老师的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 求不相符合;三是因为老师与学生沟通不够导致学习上出 现了问题。同时,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大多数学生学习情况 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帮助学校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 案,为学校提供准确的教学信息,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2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学籍管理观念未更新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高校教育教 学任务日益繁重,而在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中,主要由教学主管部门负责。学籍管理部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难及 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相关信息,这是由于学校学籍管 理部门和教学单位之间沟通不够、相互协调不畅等原因造 成的,这就造成了高校学籍管理很难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并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然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籍管理 部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等资源 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学籍管理理念没有得到更新,大数 据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导致学籍管理工作中信息资源 难以有效共享。 
       2.2 学籍管理制度不全 当前,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中由于缺少完善的规章制 度,导致学籍管理容易出现混乱。与学生层面有关的,学 生在转学、休学、退学等环节方面,可能因为没有明确的 规章制度作指引而出现诸多问题,学籍管理效率低下;与学校层面有关的,如学籍管理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不 符,很有可能给学校带来法律风险。当出现各类争议时, 学校可能因为没有合规的制度作为支撑而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施网络教学、网络选课和网络 考试等项目,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因此难 以实现项目的有效实施。 
       2.3 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可以实现信息化 建设和应用。由于很多高校缺乏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没 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籍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各高校在学 籍管理平台数据提取方面效率偏低,信息共享性也不够强, 且无法做到同各有关部门的数据传输同步。这样就会使 得学生入学注册之初,高校各部门在统计的标准不一样, 存有明显的差异,数据准确度不高,给学籍管理部门在数 据统计、学生注册等工作带来诸多困难。这就需要高校进 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从而实现高校学籍管理水平的 不断提升。 
       2.4 学籍管理信息安全性不高 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学生从入学登记、选课学习、 课程考核、学籍变动、获奖受惩、学术科研、社会实践, 到学位申请、论文答辩、毕业离校的全过程信息[3]。其中 学生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这些信息如 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安全措施,极其容易泄露出去,这对学 生的隐私、人身安全会造成严重的危险。如果造成学生学 籍资料被篡改,不仅对学籍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造成影 响,还基于学籍资料的不完整而作出的决定,可能会对学 生的今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学籍信息错误可能 会造成学生不能顺利毕业或拿不到学位从而严重影响学 业。一些学校的数据技术硬件工程已经启动,学籍信息的 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甚至事后 弥补的,大数据应用中层出不穷的新方法、新措施导致风 险不能有效降低。
       2.5 学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也发生 了巨大变化,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异常烦琐、复杂的工作, 学信网只能满足学籍一部分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学籍管理 人员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和大数据技术[5]。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在大 数据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缺乏对数据的处 理能力以及对数据分析的能力,导致他们在进行数据分析 时无法将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与关联。另外,很多高校学籍 管理人员对大数据技术的理解程度不够,导致他们在使用 大数据技术时缺乏相应的主动性。总体而言,高校学籍管 理人员普遍存在着信息技术知识匮乏、信息意识不强等问 题,制约其职业发展。 
       3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籍管理创新路径 
       3.1 树立大数据管理意识 信息化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高校学籍管理 工作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高校学籍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大 数据时代发展需求,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信息不对称 等问题,而且还会造成数据泄露等安全隐患等。基于此, 结合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学籍管理工作内容和特点,积极创 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高校学籍管理水平。既要将 大数据技术引入到高校学籍管理中来,通过建立高校学籍管理系统来实现对高校学籍管理数据的高效利用,又要提 高对学籍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积极培养学籍管理人员的 大数据意识,不断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数据素养和业务素 质,进而有效提升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这对于高 校信息化建设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3.2 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加强对学生学籍信息的有效整理和分析,对提升学生 学籍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大有益处。高校应当从学籍制 度本身视角出发加以健全,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系 列适合本校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规范学籍信息管理流程, 并严格按照制度对学籍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促进学校教学 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高校可以将各项制度进行细化、 量化和具体化,特别是与学生息息相关事务,如学生学籍 信息变更流程,对于学生因休学、退学等情况引起的学生 信息变更要及时更新。此外,高校还要加强对学籍管理人 员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认真学习学籍管理 最新政策,完全理解学校学籍规章制度,把各项管理制度 落到实处,更好为全校学生服务。 
       3.3 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针对当前高校在学籍管理中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严 重、数据库建设落后以及数据资源不能有效共享等诸多问 题。高校可以如下方面进行搭建:一是可以构建大数据信 息平台。通过对传统数据信息平台进行优化,可以构建大 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并通过数据分析为 学籍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增强其应用价值。二是可以 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此来借鉴对方高校 在学籍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为自身学籍管理工作提 供指导与借鉴。三是高校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 心中有数并及时予以解决。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形 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高其对学籍管理 工作的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健全学籍安全保障机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日益普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 健全学生学籍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高校学生学籍信息 数据不被泄露或盗用。除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高校也 要从技术层面保障学籍数据安全,以避免学籍数据泄露问 题的发生。一方面,要采用技术手段加强学籍信息的保密 工作。例如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时,要采用加密技术进 行数据传输,通过网络平台将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结果进 行加密处理。另一方面,要对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学生信息 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学生信息数据经数据库系统加密处理 后可防止人为篡改、毁损。还有一方面,各高校要加强对 数据库的安全维护和管理工作。在对学生信息进行登录时,要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识别和验证,以及对用户登录设备 进行良好保护设置和短信验证,一定要确保安全密码管理 工作的有效性。        
       3.5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籍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 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才 能更好地对学籍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前,高校学籍信 息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广、信息量大、专业性强,这就需 要学籍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 高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籍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和训 练,使其业务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更为完 善、高效的学生学籍档案数据库,实现对学生信息数据的 有效整合和共享。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学籍管理 人员大数据意识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培养大数据应用方面 的人才,让大数据技术更好地运用到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 实际工作中,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学籍管理人员队伍,提高 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4 结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 些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大数据背 景下,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 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必须转变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到大数据 时代给高校学籍管理带来的影响,积极探索高校学籍管理 具体创新路径,助力高校学籍管理提档升级是当前发展之 需。本文结合大数据技术发展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籍管理 重要性为切入点,探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然 后从树立大数据管理意识、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搭建数据 共享平台、健全学籍安全保障机制、加强专业知识培训等 方面给出可行路径,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保障, 为高校提档升级提供方向指引。


(来源:《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5 年第 6 期   作者:张延诚 桂林学院 )





供稿部门:教务处
初审:周安
复审:张明哲
终审:李涛
编辑: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