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7 15:49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离不开高校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成果有效转化、产业化,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也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提升提供了更好的外部条件。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目的是促进高校和企业共同成长、持续进步。
优化高校和产业规划布局,促进产教物理空间融合。要增强产业规划科学性,特别是在面向新质生产力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区域高校学科优势与人才特点,结合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需求,合理布局相关产业空间,实现学科与产业有机融合。
推广“两院一园”模式,打造一批产教融合体。围绕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招引高校院所相关优势学科联合入驻,建设相匹配的产业学院和技术研究院,打造“产业学院+技术研究院+产业园区”产教融合体,打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科研创新和产业孵化链条,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强化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职能,打通从科研创新到产业化的链条。推动高校技术转移部门做实做强,配备专职人员,引入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建立专业化、专职化技术转移队伍,全周期管理、运营、转化高校知识产权。建强大学科技园,建设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环大学科技园,深度融入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产教融合引领地、师生创新创业实践地、技术转移承载地、科技企业孵化和产业生态培育地的作用。地方要细化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支持措施,出台鼓励转化政策,按照服务科技成果落地成效给予支持。
大力发展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和平台,搭建高校与产业对接桥梁。依托相关产业,促进社会机构、产业园区、国有企业等建设高水平公共科技服务机构和交易平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辅导、知识产权、成果对接、价值评估、金融服务等全链条服务,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孵化落地和产业化。支持、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专业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与公共服务机构功能互补,“一对一”服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探索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建模式,促进产学研用各方成立创新联合体,建好孵化器、概念验证平台,加速产业验证应用;提升中试服务的专业化、共享化和市场化运营水平,构建“中试+”创新转化生态,形成集项目孵化、项目投资、中试生产、市场开拓为一体的复合型体系,促成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落地成长。
来源:光明网
初审:何冉冉
复审:李柳健
终审:冯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