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乡”到“返乡”:大学生就业难?换个思路就不难!
发布日期:2020-07-16 10:10

    就业是民生之本。受疫情影响,叠加前期中美贸易摩擦的滞后效应,今年的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短期来看,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租赁和商业服务等行业。仅这几个行业容纳的就业量就占了总就业的近三成;此外,疫情的深远影响还包括产业链重新布局和消费需求持续低迷等。某国企HR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的招聘见闻:“2020年校招竞争异常激烈,线上线下总计收到8400多份简历,招录比例是1:210,某些岗位竞争甚至比公务员还激烈。” 毕业生小贾直呼:“我太难了! 我在3月份的时候就收到了HR明确答复,今年公司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我再看看其他工作机会。”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学生就业难?换个思路就不难!武鑫等研究员提出,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正是用人之际,可以充分挖掘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和吸纳容量,在“两进两回”行动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推动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打造人才密集型的乡村振兴模式。
    在乡村振兴和“五万工程”的具体实施中,有着巨大的人才需求。绿色产业发展、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打造都需要大规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同时,人才下乡的条件逐步形成。乡村产业振兴涉及到农业组织创新、农村产业模式创新、提升现代农业技术含量、绿色金融支持等大量创业创新性活动,是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热土。以电商为例,2019年全国淘宝村和淘宝镇网店年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带动就业机会超过683万个,其中90%都是由返乡青年或大学生发起。展望下一个十年,预计全国淘宝村将超过2万个,将带动超过2000万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年纪轻、学历高,市场意识强烈,学习创新能力突出,不仅是创业创新主力,还能以创业带动就业。需要有更多的大学生“农创客”在新型农业模式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中“异军突起”,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那么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呢?
    第一,打造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以浙江省为例,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该项比赛贴近乡村、直连高校、联结各方,参赛主体是高素质、有活力、有理想的高校师生群体,受到乡村广泛认可。目前是省级A类比赛,已经涉及全省100余所高校,上百万大学生。同时提升比赛规格,一是可以扩大覆盖面,吸引更多高校、大学生、乡村以及各种资源主体参与,逐步上升为长三角、华东甚至全国性比赛。二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影响力,有助于总结和分享浙江实践和浙江经验。三是有助于迅速形成以大赛为核心、多方主体参与的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投入体系,有效配合和推动“两进两回”行动。
    第二,充分发挥大赛衍生的产业化功能
    比赛可以调动多种资源,衍生出多种持续性的支撑功能。一是衍生到高校:通过衔接理念,有机结合“一懂两爱”教育,增强大学生“三农”情怀;配合衔接课程,普及性开设实务导向的乡村振兴创业课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供衔接资源,吸引师生带着成果创新创业,提高科技含量。二是衍生到乡村基层:依托大赛,顺势成立“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联盟”,设立竞赛招标村、竞赛合作基地乡镇,同时全省各市县区设立乡村振兴协同中心;建立乡村振兴研究院等智库,梳理基层需求和基层项目库。三是衍生到产业资本对接:通过比赛的基础性工作,为产业资本提供项目储备和人才储备,降低产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成本。
    第三,出台政策化解大学生返乡顾虑
    在对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研究中发现,“农村创业环境较差”是制约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最主要因素,所占比例高达29.3%。客观来看,农村的创业环境与城市比差距较大。可以考虑,一是将吸引大学生生返乡创新创业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并量化各项指标。具体来说,要着重考核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人数、创业项目质量、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等各项具体指标。二是建立返乡大学生创业担保专项基金。组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信贷担保中心,将担保基金专户资金储存于指定金融机构,资金实现封闭运行,为返乡就业创业获得贷款提供便利。三是设立乡村振兴人才飞地。通过建立集中办公区域、创业园区等,打破城乡区域限制,发展大学生“生活在城市、贡献为乡村”的新模式,打通城乡人才、资金、项目流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