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学籍异动现状及管理对策
发布日期:2025-04-23 10:37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扩招直接导致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下降,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文化的快速更迭,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籍异动的现象频繁且普遍。
       一、学籍异动的定义和类型
       (一)学籍异动的定义
       学籍异动是指学生在学籍上的非程序化变动,具体包括休学、复学、保留学籍、退学、升留级、转专业、转学等。
       (二)学籍异动的类型
       根据学籍异动主体在学籍异动过程中是否具有选择权,学籍异动可分为主动异动和被动异动两类。主动异动是指学生因个人原因自愿选择发生学籍异动,如因事休学或因病休学、复学、保留学籍、主动退学、转专业、转学等;被动异动(或不良异动)是指学生因学校执行学籍管理规定或学生纪律处分条例而发生学籍异动,比如留级、自动退学、开除学籍等。就目前而言,学生缺课超标、连续留级、休学期满不办理复学等情况是导致学生学籍发生不良异动的主要因素。
       二、以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本文统计了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在2016年至2021年期间五个学年的学生学籍异动数据,并对学生学籍异动情况进行分
析,希望借此给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带来借鉴和指导。
       (一)学籍异动类型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五个学年的学籍异动类型中,保留学籍所占的比重一直较高。2020年,国家增加了冬季征兵,因此2020~2021学年学生因应征入伍而办理保留学籍的人数明显增多。2017~2018学年开始,转专业的人数较上学年明显增多,原因是学校修订了转专业规定,打破了原来工程类和商务类专业不互转的壁垒,除空中乘务等特殊形式招生的专业不接受转入外,其余专业均可互转。2019~2020学年和2020~2021学年的退学人数呈现减少趋势,2019~2020学年的休学人数明显降低,均与新冠疫情有一定关系。2019~2020学年,学校因疫情而开展线上教学、线上考试,学生考试的通过率和补考的通过率有了明显提升,因此,学生因成绩问题退学的情况随之减少。
       另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就业门槛越来越高,文凭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因此,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学历证书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在学校里的学习,这从上表中五个学年学生复学的数据可以看出。
       (二)学生休学和退学的原因统计
       在学籍异动中,休学和退学的学生占有较大比例。表2和表3为休退学主要原因的统计,从中可看出,学生休学的主要原因是患病、不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出国读书等;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吃力、休学期满不复学或不办理留级被自动退学、出国留学、不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等。
       三、高职院校学生学籍异动的原因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
       进入大学,学生面临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习惯于被安排、被督促的学习模式,无法尽快融入高校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容易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这就会导致不良学籍异动的人数逐年增加。另外,高职院校的大多数课程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讲
授为主,交流互动因班级人数太多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很难通过课堂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如果对专业认知不清晰,对职业生涯缺乏合理的规划,就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甚至滋生迷茫、悲观的情绪。
       (二)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
       90后和00后大学生的显著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突出、集体意识缺乏、抗压能力和社交能力弱……这些鲜明的特点直接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无法立即适应大学里的生活和学习,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调整和磨合。其间,部分学生会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与同学产生矛盾,有些学生会因情绪管理问题而导致友谊破裂,有的学生会因学习方法不科学而感到学业压力过大,也有学生会因感情屡屡受挫而致使价值观扭曲……这些都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比如社交恐惧、抑郁、躁狂、突发性精神障碍等。
       (三)学生的选择趋于多元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的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这就意味着学生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学习成绩优异且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选择升学,学习成绩一般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应征入伍,创造力和领导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国家的很多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四、高职院校减少学生学籍异动对策
       (一)正确引导,加强预警,提升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和学习观念。在校期间,有些学生因学习困难而丧失学习信心、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出现旷课、厌学等情况,学校应及时给予提示或警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要面临的留级等不良后果,帮助学生及时端正学习态度,珍惜学习机会。通过预警,学校可以把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事后处理”转变为“提前警示”,督促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控制学籍异动情况的发生。
       (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搭建沟通平台
       学生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容易产生社交恐惧、厌学、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休学、退学等学籍异动情况的发生。学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排摸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知、自我探索,实现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
生搭建沟通的平台,保证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顺利找到倾诉的途径和对象,并获得相应的指导。
       (三)重视专业认知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从学籍异动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不少高职学生因不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或对专业不感兴趣而选择休学或退学。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通过行业介绍、专业宣讲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介绍专业课程设置及就业前景等,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全面了解,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的专业选择,树立学习信念,激发学习兴趣。
       (四)结合行业特色,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成长和发展方向,挖掘自己的潜能。很多学生对自己所选择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对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不够明确,对未来职业的认知不够清晰,甚至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学校应当结合行业背景和特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等基本问题。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减少学籍不良异动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院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育人过程的意义是重大的。


(来源:《成才与就业》   作者:陈培培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部门:教务处
初审:周安
复审:张明哲
终审:李涛
编辑: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