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奥运冠军一样训练求职
发布日期:2008-11-01 16:49

像奥运冠军一样训练求职

 

 奥运冠军郭晶晶参加一个活动,有小朋友问她为什么跳进水里没有水花。郭晶晶回答说:“这就是训练的结果啊,因为练跳水的最终目标就是没有水花。训练,就是每天不停地重复。”奥运冠军其实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把同样动作练了几万次,所以比一般人做得好。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欧阳修写的《卖油翁》就说“无他,但手熟尔”。但是奥运冠军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能把一个动作重复几万次。

小时候夏天去游泳见到过体校跳水运动员的训练。五岁的小孩就在游泳池边上练习后背落水的“屁股向下平沙落雁式”,跳下去——爬起来——跳下去——爬起来……教练在旁边恶狠狠地看着,什么话也不说。小孩有时候想偷懒爬起来慢点,教练就会训斥他们。七八岁的小孩就上跳台,十多岁的就上跳板。整个夏天的下午五点到七点,他们就在重复“跳下去——爬起来——跳下去”的动。

 市场经济方式下求职失败或者招聘失败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甚至失败的机率比成功的机率更大。对求职者而言,需要不断重复求职动作才能找到工作。试想一下,如果每投一份简历等待结果出来之后再投第二份,一年也只能进行5次这样的求职动作,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有一份调查显示,平均投20分简历才能获得一个面试机会,而7-10个面试(不同公司)才能成功获得一个工作机会。简单来说就是投140-200份简历才能成功获得一份工作机会。假设一名学生需要3个工作机会才能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投400-600份简历。

找工作和运动员训练跳水一样,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掌握技巧,提高实战能力。然而,求职者通常找不到合适的“求职教练”,不知道如何训练求职技巧。所以求职者经常感到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

首先,寻找你的求职教练。大多数人认为求职是自己个人的事情,应该自力更生,而且也没有人有责任帮助自己。这种封闭意识是求职的大忌。求职虽然是个人的责任,但并不是孤军奋战。寻找“求职教练”有三种方法:第一,学校的就业中心、政府的就业促进机构有帮助大学生找到工作的责任,训练求职者就是他们的工作,而且这些机构中的指导人员通常具有丰富的帮助求职者经验和广泛的企业资源。第二,主动去找一些有求职经验和招聘经验的师长,寻求他们的帮助。应届毕业生可能会疑问“他们为什么会提供帮助”,大可不必有这样的顾虑,“乐于助人”是职业人士的习惯,他们很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我常常会向一些初次认识的朋友提出请求:“我是一个就业指导的老师,如果我的学生要应聘相关的工作,能不能请你做一些指导”,这些朋友通常都非常热情地表示乐意。第三,和那些同样处在求职中的同学朋友组成求职小组,大家一起研究、互相训练和分享资源。当求职开始后,有些人得到的机会多些,他们就会拥有更多的实战经验,大家互相提点求职的得失,能够迅速提高求职技巧。

其次,找一本好的求职教材。求职的学问需要一本教科书才能讲完,事实上早已经有人这样做了,书店里各种各种的求职指导书多如牛毛。在求职教科书的使用上,毕业生常常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认为求职可以无师自通,最多从网上找一些文章,从来不去看系统的求职指导书籍;第二种错误是过于迷信求职书或者使用了错误的教材,我看过的求职书不少,当中存在的错误或者过时言论不在少数。郑重地建议求职者去找一本适合自己的求职书作为随身宝典,经常拿出来翻阅。一本好的教材通常具有这些特点:作者有丰富的求职或者招聘经验,而不是从事其他行业的;有丰富的实战建议和技能训练,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说教;制作精良,排版、印刷都很讲究;适合中国的求职者(不少求职指导书是翻译的);印刷量大或者多次出版(看出版信息即可得知)。

 第三,寻找实战的机会。不少同学会放弃小企业而不去应聘,我常常告诉同学,应聘不一定是为了获得那份工作,应聘中小企业通常更容易获得面试机会,这就是最好的实战演习。在初始求职或者找实习阶段,“应聘中小企业”策略的价值更加突出。不管多有运动天赋的人也不能穿上运动服就直接参加奥运比赛,没有一个世界冠军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世界第一而瞧不起小级别的冠军,省级冠军不要、国内冠军不要,直接参加世界大赛,任何世界冠军都是从低级别比赛开始一项一项冠军拿,积累比赛经验。这就告诉我们,不要一开始就把目光盯在世界五百强,如果你想进五百强,就要从五百弱开始。“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也是无舵船”,意思是指学习既要连基本功,比如专业知识、外语,也要学习技巧,比如简历制作、面试、礼仪等等。那些成功获得理想工作的毕业生,无一不身经百战,而他们往往从中小企业开始自己的应聘之路。理想工作就像高考,机会只有一次,为了把握住弥足珍贵的机会,就需要通过在模拟考、会考中积累考试经验。所以,求职者应该尽可能多地参加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