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开展暑期教师专业思政综合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31 22:29

       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挖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塑造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商学院开展了“深挖历史文脉 厚植商科育人新根基”为主题的暑期教师专业思政综合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引导教师走出课堂,深入历史文化现场,汲取养分,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育人实效。
       活动中,谢静、王佳佳两位老师深入广袤草原腹地,开启了一场探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交融的实践之旅。她们沿着“秦时明月汉时关”、“胡服骑射”、“昭君出塞”等历史脉络,实地感受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如何共存互融、交相辉映,深刻体悟了北方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及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贡献。这一宝贵经历将为教学活动注入鲜活的历史底蕴和深刻的民族情怀。
       两位老师此行重点考察了草原商贸业的悠久发展历程,聚焦商贸演进,夯实商科教学根基。通过实地走访和研究,她们深入了解了元朝统一打破地域壁垒后,纸钞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对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对明朝开启的长城互市等历史节点进行了探究,梳理了草原地区商贸活动从萌芽到逐步兴盛的轨迹。这些第一手的史料与见闻,将极大地丰富《中华商文化》等课程的内容,使商科教学更紧密地根植于中华商业文明的深厚土壤。
       实践团队还探寻儒学北传,助力点亮“新儒商”精神。团队成员深入调研了儒学在草原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元朝时期建立了以儒学为核心的官学体系,创建国子监分学,设立路、府、州等多级学校,并严格遵循学校教育与孔庙祭祀相结合的传统。元朝政府推行的八思巴字及在京师和地方设立的教授学校,也体现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这些珍贵的历史实践,为商学院打造特色品牌活动“新儒商坛”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文化素材和精神内核,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与“商”结合所蕴含的诚信、仁义、担当等精神品质。
  
       此外,老师们还实地探寻了历史上重要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并深入了解了“走西口”这一反映人口迁徙、经济交流与民族融合的壮阔历史进程。这些考察进一步拓展了教师们的视野,将边疆开发、跨区域贸易与文化交流等宏大主题纳入商科思政教育的范畴。
       本次暑期专业思政实践活动,是商学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重要举措。通过身临其境的调查,教师们不仅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案例与一手资料,更在行走中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商业文明的理解。这些宝贵的实践成果将有效反哺课堂教学,助力打造更具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的商科“金课”,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商科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政基础。商学院将持续探索此类实践模式,不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初审:谢静
复审:谢静
终审:盖晓艳
编辑:闫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