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验促提升 聚力专业群建设
发布日期:2025-10-23 13:57

       作为课题研究 “小白”,近日参加智慧财经专业群建设课题指导会,简直像 “拨开迷雾见太阳”!原本对 “产教融合”“五金建设” 这些词一知半解,听完整场会,不仅摸清了高职教育的核心门道,更觉得自己之前的课题思路太 “飘”,这次总算踩在了实地上,收获满满又格外踏实。
       会议紧扣 “新双高” 建设要求,全是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实在事儿。几位高职的老专家结合自己学校的真案例,说得特别透彻:“高职不是关起门教书,核心就是让产业和教学绑在一起,企业和学校一起培养能干活的人。” 而 “五金建设”,就是把产业需求和课堂教学串起来的关键 —— 不是虚头巴脑的概念,是专业群评高低的硬指标。我拿着一位老师的课题案例一对照,脸都红了:以前我以为 “五金建设” 就是列几个要点,根本没琢磨透它跟高职培养 “能上岗、干得好” 的人才有啥关系,更不知道咋往自己课题里装。就像咱们高职教会计,光讲课本没用,得跟着企业的真实账目走,可我之前压根没想着让 “五金建设” 对接企业的岗位标准、行业的新趋势,完全没摸到高职课题 “接地气” 的门。
       会上也点出了现在最常见的问题:虽说有三组长(学校、企业、行业各一位),但三方各干各的,校企之间没拧成一股绳;产教融合看着有,实际机制不顺畅,产业学院办起来了,却和日常教学脱节,最后 “五金建设” 也成了走过场。这下我才算明白:高职的课题研究,必须把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得靠三组长牵头,把 “五金建设” 和专业群的课程、实训基地、老师队伍这些核心东西打包设计,再联动产业平台,让学校、企业、行业真正一起干,这样课题才能真的帮到高职人才培养,让 “新双高” 专业群建设更实在、更有成效。


初审:胡文蓉
复审:刘永波
终审:杨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