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书香|《琵琶围》《独龙江上的小学》: 抒写时代的力量与温暖
发布日期:2021-05-24 09:56

今日书香|《琵琶围》《独龙江上的小学》: 抒写时代的力量与温暖
作者:杨淑玲
江西学习平台

江西《琵琶围》《独龙江上的小学》入选2020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作品体现了当前现实题材文学出版的较高水准。

《琵琶围》 温燕霞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角度独具,以小见大

《琵琶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它以江西赣南原中央苏区贫困山村“琵琶围”为蓝本,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述这些地方在精准扶贫后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通过小切口折射大主题,通过小故事反映大时代,通过小地方的大变化,从侧面反映精准扶贫伟大成就。

江西人民出版社社长张德意介绍说,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在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方面,现实题材文学出版物有着先天的优势。时代造就经典,只有把出版使命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才能为读者奉献更多精品力作。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业,不仅仅是经济上摆脱贫困,也是广袤乡村的社会变革与精神洗礼,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的变化和成长。在《琵琶围》中,作家以自己的独特观察和细腻笔触,成功塑造了何劲华、金彩凤等新时代波澜壮阔脱贫攻坚浪潮中的基层党员干部形象以及苏区干部一以贯之的好作风,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实再现了党的领导下苏区人民摆脱贫困、追求美好生活并美梦成真的历史事实。全景式、多方位抒写“琵琶围”的沧桑巨变,以及背后的时代缩影和精神嬗变,抵达历史和人心深处。

现实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局限于作家自身经历的有限经验,创作难免会出现同质化、模式化的问题,现实题材创作要求作家将目光从自己的小天地里抽身出来,投向社会、投向他人、投向更深广的人类世界。

在温燕霞的《琵琶围》中,小说没有正面写何劲华等扶贫干部身上的红色精神,而是通过贫困户橘子婆等人的口吻,将苏区红军的精神与扶贫干部的行动对接。《琵琶围》巧妙地把一座围屋的前世今生,将新时代党中央的要求、苏区脱贫攻坚的艰巨性、扶贫干部的艰辛与努力,和苏区精神以及苏区干部好作风好传统很好地勾连在一起,既有当代生活的开阔,又有革命历史的纵深。



《独龙江上的小学》 马瑞翎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以孩子的成长映射民族的进步

儿童小说《独龙江上的小学》是扶贫题材的一个独特景致,清新可爱、鲜活灵动。

在我国西南边陲大山深处有一条独龙江,江边生活着一群人,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神秘而古老的成员。其中一支叫独龙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到现在仍在使用。独龙族人现在的生活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孩子是否在上学?怎么上学?《独龙江上的小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跟随独龙族小孩阿鼎去体验他们的生活。

打开《独龙江上的小学》,犹如徐徐展开一幕幕可以触摸的独龙族历史画卷:结绳刻木记事、老柚木溜梆、简陋的木楞房……独龙族奇特的人文风貌别具一格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山外大世界的读者翻开该书,如同打开一扇美好、温暖、有趣的记忆之窗。《独龙江上的小学》责任编辑方敏如是说。

这本充满童趣的书,由25个既独立又彼此相连的故事组成,讲述独龙族小男孩阿鼎走进一所“一师一校”小学读书的过程,集退耕还林、集中办学、整村搬迁、交通扶贫等各项惠民政策题材于一身,寓重大命题于儿童视角,以孩子的成长映射了民族的进步,讴歌和颂扬了独龙江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独龙族“彩虹搭桥、星星铺路、白云传书”的传说,在阿鼎这一代人身上成为现实。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深刻提炼了独龙族人民历经贫困之后大变革、大发展的精神内核。

由于怒江区域历史上并没有文字,地理环境恶劣封闭,因此怒江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历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被淹没的、鲜为外人知的。这部作品全景式再现了怒江大峡谷的一段绮丽往事,表现了怒江特有的精神生态、自然生态的变化与变迁,以及人民在此过程中的进步与受到的伤害……因此,作品除了具有文学意义外还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承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