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5-15 16:16
为扎实推进《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落地见效,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深化教师队伍职业素养培育,创新思政课育人模式,着力引导学生涵养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日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教师们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深刻领会《纲要》核心要义,并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探索将职业道德教育深度融入职业教育的新路径。本次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宋晓燕主持。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系统学习了《纲要》的主要内容,重点围绕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实践要求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纲要》为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强化师德修养、提升育人能力指明了方向。
宋晓燕表示:“《纲要》中提到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这五项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不仅是对各行各业从业者的要求,更是我们教师自身的行为准则。”她结合教学实践谈到,作为思政课教师,更应以身作则,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教师王颖颖则对《纲要》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论述深有感触。她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塑造其职业精神,而思政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阵地。
结合《纲要》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就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课堂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提出,思政课应立足职业教育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将职业道德规范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教师高双双分享了她的教学案例。“在讲授‘工匠精神’时,我会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通过讲述行业优秀技师的真实故事,让学生理解‘精益求精’不仅是技能要求,更是一种职业态度。”她认为,思政课要避免空洞说教,而是通过鲜活的行业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卢衍晓提出,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观察优秀员工的职业行为,并邀请行业模范进课堂分享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规范的内涵,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有说服力。”此外,教师们还建议将职业道德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通过设立“职业操守标兵”等激励机制,营造崇尚职业道德的校园文化氛围。
宋晓燕总结指出,本次专题学习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淬炼,更是一次育人使命的升华。她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为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职业教育的精彩篇章。
供稿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阎君梅
编辑:李墁彤
终审:张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