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早期教育教研室与心理中心开展共建活动
发布日期:2025-05-12 16:01

       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提升专职教师心理育人能力,5月9日,艺术学院早期教育教研室与校心理健康中心在创梦空间心理中心联合开展“携手未来 共育心海”专职教师能力提升主题教研活动。
       作为二级学院专职教师与校心理中心的首次跨界合作,活动以在心理中心轮岗的艺术学院专职教师张玮佳、卢静、张彩虹为桥梁,搭建起教学实践与心理育人的深度交流平台。副校长阎磊、学生处处长张勇、艺术学院教学秘书李莉、早期教育教研室主任徐继滕及教研室全体专职教师参与活动。  
       活动伊始,心理健康中心张颖老师致开场辞,详细介绍心理中心职能、活动流程及“保密性与安全性”原则,为教师们营造开放包容的参与氛围。早期教育教研室主任徐继滕老师在发言中指出,此次共建以轮岗教师为纽带,是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协同育人的重要尝试。她强调,希望通过沙盘体验活动,教师既能在自我探索中深化内心认知,更能习得心理学技巧并融入教育教学,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具温度的引导,期待未来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  
       在心理中心外聘专家刘孔亮的专业指导下,教师们开启沙盘体验之旅。首先通过“触摸细沙”的沉浸式冥想,在指尖与沙粒的触碰中沉淀心绪,完成与自我的深度对话。随后的三轮沙盘共建环节,徐继滕、李莉老师率先以“湖海”元素奠定沙盘基调,勾勒出教育者包容多元的心灵图景。当教师们环绕沙盘变换视角时,杨格格老师从创作轨迹中发现“团结的力量”,三轮操作始终紧扣主题,每一件沙具的摆放皆为思想碰撞的结晶,恰似日常工作开展时同事间的默契缩影。  
       分享环节中,教师们围绕“学生情绪管理”“课堂引导技巧”“职业发展困惑”展开深度研讨。针对“如何引导学习困难学生回归课堂”,心理中心外聘专家崔秋英老师提出“平等沟通”理念:“教育者需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通过蹲姿交流、正向表达传递尊重。刘孔亮老师则从沟通心理学角度补充,强调教育语言需契合学生认知特点,引发教师对教育语言表达艺术的思考。  
       李莉从教师管理角度抛出“如何帮助专职教师度过职业迷茫期”的话题,宗柔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分享:“教师可以通过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并赢得学生的信任,用信念感、自信心和责任心筑牢职业根基。”这番感悟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回望。  
       阎磊高度肯定活动创新性,从“学校结构、学生成长、课程改革、师生关系”四个维度提出要求。指出,学校发展需坚守“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精准把握00后学生心理特征,推进课程改革与因材施教;教师应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在个性化教学中实现教学和心理的双重赋能。他特别指出,首次共建通过轮岗教师的桥梁作用,开创了“心理护航+专业育人”的协同新局面,期待双方未来深化合作,共同构建覆盖学生成长全周期的支持体系。  
       据悉,本次活动是学校“三全育人”改革的重要实践,通过沙盘体验、跨界研讨等创新形式,推动专职教师将心理学原理融入日常教学,助力学生实现心理健康与专业能力双提升。未来,艺术学院与心理健康中心将以轮岗教师为纽带,持续开展系列共建活动,着力培养“有温度、会沟通、善引导”的新时代教师队伍,为学生成长铺就更广阔的发展之路。  



供稿部门:艺术学院
审核:亓睿
编辑:李墁彤
终审:张小宾
图片:新媒体运营中心